近期,基孔肯雅热在部分地区出现传播风险。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,维护校园正常秩序,现就做好预防基孔肯雅热工作告知如下:
一、增强自身防控意识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其临床表现以高热、关节剧痛、皮疹等为特征,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长期关节功能障碍,对公共卫生构成显著威胁。广大师生员工要高度重视,增强自身防范意识,掌握预防知识,科学应对疫情风险。
二、落实防蚊灭蚊措施
1.清理蚊虫孳生地。及时清除校园内积水容器、废弃杂物等,疏通排水沟渠,定期检查并清除办公等场所小型积水,如花盆托盘、瓶罐、冰箱底部托盘等,有效减少蚊虫繁殖环境。
2.加强公共区域消杀。后勤管理处定期对公寓楼宇、教学楼、食堂、绿化带等公共区域开展灭蚊消杀工作。
3.做好个人防护。师生员工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长袖衣裤,使用驱蚊剂,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(清晨和傍晚)长时间逗留户外。旅行结束后进行自我健康监测,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,确保不会因隐性感染导致疾病传播。
三、加强疫情监测处置
1.校医院要密切关注师生健康状况,发现疑似病例(如突发高热、关节痛等)应立即采取隔离转诊措施,并上报属地疾控部门。
2.师生员工如出现相关症状时,应及时到校医院或就近医疗机构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。如为确诊病例,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,避免带病上课或工作。
防控基孔肯雅热以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为核心,采取科学灭蚊措施,有效降低蚊媒密度,阻断疾病传播。“花蚊子”不可怕,让我们共同筑牢健康防线。
后勤管理处
师生传染病防治工作专班
2025年8月12日